联系我们
400-8768208内蒙古有着发展曲棍球的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曾创造出“一个自治旗,半支国家队”的辉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区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曲棍球发展的特色道路,呼和浩特市以实际行动开展工作,积极推进首府地区曲棍球项目发展。
6月8日,位于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北路与成吉思汗街交汇口东南角的十一人制赛罕区笼式足球场内,来自呼和浩特市甲组、乙组适龄阶段的男子、女子曲棍球队正在开展日常训练。“这是我们第一天在这片场地上进行训练,之前我们在呼和浩特市人民体育场进行训练,后因场地改造,呼和浩特市体育局给我们球队协调了这片笼式足球场,在每周六10:00-12:00、周日08:30-10:30这个时间段训练。队伍组建后,呼和浩特市体育局给予球队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先后提供了呼和浩特市人民体育场训练场、装备更衣室、运动员队服以及各类训练器材装备,保障我们的正常训练。”呼和浩特市曲棍球协会负责人侯徐结介绍说。
呼和浩特市曲棍球队是在4月底组建的,组建之初,呼和浩特市曲棍球协会面向呼和浩特市初中、小学、社会足球、篮球俱乐部以及软式曲棍球队进行选拔。最终注册运动员124人,其中男子运动员73人、女子运动员51人,分为甲组(2008-2010)适龄男子、女子曲棍球队,乙组(2011-2013)适龄男子、女子曲棍球队。队伍还组建了以原女子曲棍球国家队、内蒙古队主教练窦兴文为总教练,冀勇慧、沈建荣、丁文莉等6名退役健将级运动员为成员的教练员团队,其中有技战术方面的教练,也有体能上的专项人才,均有曲棍球专业经历。
“孩子们来自呼和浩特市的小学、初中、社会俱乐部等,虽然具有一定的运动水平,但是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练习曲棍球基本都从零基础开始进行训练,教练员丁文莉谈到。队员来源广、基础差,需要不断加强日常训练,希望由以前一周2练变成了一周4练,周中在呼和浩特市八中等学校进行训练,周末在符合标准的笼市足球场进行训练,争取短时间内队员们的运动水平有明显提升。
总教练窦兴文谈到,“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训练,队员们的技术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些队员里之前有练习过软式曲棍球的,相对来说更容易提升与进步。”在现场训练中,可以看到运动员们敏捷的“躲球”、简易的桌板球门,成为孩子们在训练中的乐趣。虽然运动员、守门员的护具、服装、球门等器材还没有完全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球队的训练效果,但是他们依然在欢声笑语中乐此不疲地带球奔跑。他们坚信,通过努力训练,必定能在7月举办的内蒙古曲棍球锦标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窦兴文提到的软式曲棍球是体教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积极推动软式曲棍球项目进校园。截至目前,软式曲棍球已走进呼和浩特市43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组建软式曲棍球队伍,并有部分队员注册呼和浩特市曲棍球队。近期,在呼和浩特市体育局、区教育局、海亮教育集团、曲棍球教练员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2024年小升初体育特长生招生项目中增加了14名曲棍球项目的招生名额,对呼和浩特市曲棍球项目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如今,全区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意见》积极开展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结合内蒙古男女专业队及各盟市建队情况,协调曲棍球器材、场地新建改建、出访参赛、专家团队的预算。呼伦贝尔市召开全市曲棍球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研究审议《呼伦贝尔市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的意见〉工作举措与分工方案》。乌兰察布市体校、兴安盟体育中学开展组队建队工作,巴彦淖尔市体育学校召开曲棍球项目发展专题会议,研究曲棍球队建设实施方案等。通过全区2400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力争到2030年,全区建成曲棍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不少于15家(盟市、旗县级基地总数量),注册运动员达到2000人,经常参加训练的青少年突破1万人,建成竞技水平领先、竞赛体系完善、场地设施保障有力、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运动普及率较高的全国曲棍球发展示范区。
内蒙古有着发展曲棍球的深厚历史文化渊源,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曾创造出“一个自治旗,半支国家队”的辉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区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曲棍球发展的特色道路,呼和浩特市以实际行动开展工作,积极地推进首府地区曲棍球项目发展。
6月8日,位于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北路与成吉思汗街交汇口东南角的十一人制赛罕区笼式足球场内,来自呼和浩特市甲组、乙组适龄阶段的男子、女子曲棍球队正在开展日常训练。“这是我们第一天在这片场地上进行训练,之前我们在呼和浩特市人民体育场进行训练,后因场地改造,呼和浩特市体育局给我们球队协调了这片笼式足球场,在每周六10:00-12:00、周日08:30-10:30这个时间段训练。队伍组建后,呼和浩特市体育局给予球队全方位的全力支持与帮助,先后提供了呼和浩特市人民体育场训练场、装备更衣室、运动员队服以及各类训练器材装备,保障我们的正常训练。”呼和浩特市曲棍球协会负责人侯徐结介绍说。
呼和浩特市曲棍球队是在4月底组建的,组建之初,呼和浩特市曲棍球协会面向呼和浩特市初中、小学、社会足球、篮球俱乐部以及软式曲棍球队进行选拔。最终注册运动员124人,其中男子运动员73人、女子运动员51人,分为甲组(2008-2010)适龄男子、女子曲棍球队,乙组(2011-2013)适龄男子、女子曲棍球队。队伍还组建了以原女子曲棍球国家队、内蒙古队主教练窦兴文为总教练,冀勇慧、沈建荣、丁文莉等6名退役健将级运动员为成员的教练员团队,其中有技战术方面的教练,也有体能上的专项人才,均有曲棍球专业经历。
“孩子们来自呼和浩特市的小学、初中、社会俱乐部等,虽然具有一定的运动水平,但是存在比较大差异,对于练习曲棍球基本都从零基础开始做训练,教练员丁文莉谈到。队员来源广、基础差,要一直加强日常训练,希望由以前一周2练变成了一周4练,周中在呼和浩特市八中等学校进行训练,周末在符合规定标准的笼市足球场进行训练,争取短时间之内队员们的运动水平有明显提升。
总教练窦兴文谈到,“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训练,队员们的技术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些队员里之前有练习过软式曲棍球的,相对来说更容易提升与进步。”在现场训练中,能够正常的看到运动员们敏捷的“躲球”、简易的桌板球门,成为孩子们在训练中的乐趣。虽然运动员、守门员的护具、服装、球门等器材还没有完全配置,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球队的训练效果,但是他们依然在欢声笑语中乐此不疲地带球奔跑。他们坚信,通过努力训练,必定能在7月举办的内蒙古曲棍球锦标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窦兴文提到的软式曲棍球是体教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积极推动软式曲棍球项目进校园。截至目前,软式曲棍球已走进呼和浩特市43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组建软式曲棍球队伍,并有部分队员注册呼和浩特市曲棍球队。近期,在呼和浩特市体育局、区教育局、海亮教育集团、曲棍球教练员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2024年小升初体育特长生招生项目中增加了14名曲棍球项目的招生名额,对呼和浩特市曲棍球项目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如今,全区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意见》积极开展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结合内蒙古男女专业队及各盟市建队情况,协调曲棍球器材、场地新建改建、出访参赛、专家团队的预算。呼伦贝尔市召开全市曲棍球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推进会议,研究审议《呼伦贝尔市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曲棍球事业发展的意见〉工作举措与分工方案》。乌兰察布市体校、兴安盟体育中学开展组队建队工作,巴彦淖尔市体育学校召开曲棍球项目发展专题会议,研究曲棍球队建设实施方案等。通过全区2400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力争到2030年,全区建成曲棍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不少于15家(盟市、旗县级基地总数量),注册运动员达到2000人,经常参加训练的青少年突破1万人,建成竞技水平领先、竞赛体系完善、场地设施保障有力、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健全、运动普及率较高的全国曲棍球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