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400-8768208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被譽為“曲棍球之鄉”,多年來,莫旗運動員是曲棍球國家隊的重要構成。用柞樹枝干做簡易球杆、在國際賽場接連打破……這片土地見証著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的磕碰,也凝集著建設體育強國的力气。
80歲的達斡爾族白叟哈森,學會了用智能手機看賽事直播。2024年男人曲棍球亞洲冠軍杯賽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舉辦,讓這位我國首位曲棍球國家級女教練心潮澎湃。賽事中,不被看好的中國男曲連克能手奪得亞軍,改写在亞洲冠軍杯賽上的最好成績。這支國家隊中,有7名莫旗運動員。
國際曲聯主席馬戴亞布為莫旗頒發了“曲棍球名城”牌子,並簽發“曲棍球源鄉”紀念冊﹔亞洲曲棍球聯合會執委會主任古拉姆·高斯還簽發了“榮耀曲棍莫旗模范”紀念冊。種種嘉獎,彰顯了莫旗為曲棍球運動作出的貢獻。
哈森從事了一輩子曲棍球作业,是國家級非遺“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代表性傳承人,參與了中國曲棍球運動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歷程,見証了無數達斡爾人走上曲棍球職業賽場的身影。“作為其间一分子,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骄傲!”哈森動情地說,“男曲获得打破,女曲獲得巴黎奧運會亞軍,成績來之不易,榮譽背面的莫旗故事很動人。”
駕車沿弯曲的山路駛入莫旗,大興安嶺南麓特有的柞樹,在雪地中站得筆直。在莫旗長大的孩子,常常因地制宜,用柞樹枝干做成簡易球杆,在空地上奔驰打球——莫旗曲棍球訓練基地副主任孟立志曾是其间之一。他從鄉野土場,一路打進專業隊,進入國家隊,曾參加多哈亞運會、北京奧運會等严重賽事。
走進達斡爾民族博物館曲棍球歷史展廳,能够看見曲棍球運動的“生長”。現代曲棍球運動1908年初次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新中國建立后,為填補競技體育空白,當時的國家體派遣專家組到全國各地调查曲棍球運動開展情況。專家組來到莫旗,驚喜地發現達斡爾族傳統運動“波依闊”(達斡爾語,意為“曲棍”),無論是比賽器件還是競賽規則,竟和現代曲棍球運動頗為类似。1976年,中國第一支男人曲棍球隊在莫旗組建。“大多數隊員是達斡爾族。”莫旗曲棍球訓練基地原主任鄂文舉回憶。1980年,哈森倡導建立了中國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隊並親自執教。
近50年來,莫旗運動員是曲棍球國家隊的重要構成,還有不少人成為國家隊、省隊教練員,作為裁判員活躍在國內外賽場……1989年,莫旗被中國曲棍球協會認定為“曲棍球之鄉”。中國莫力達瓦曲棍球訓練基地、中國曲棍球博物館落戶莫旗,第一支中國曲棍球隊的誕生、第一部中國曲棍球規則的拟定……一個個“腳印”,彰顯著莫旗人對曲棍球運動的熱愛。
賽場內,選手各司其位,開場哨音劃破寧靜。綠茵場上,選手奮力揮杆,球未至而聲先起。
“莫旗有杰出的曲棍球群眾基礎,這裡的觀眾不僅看得懂比賽,還能喊出许多球員的姓名,這在其他地區很少見。”中國男曲領隊王彤說,“在莫旗,曲棍球一點都不小眾。”
每當看到球場上生龍活虎的学徒,51歲的孟立志准會想起年輕時的自己,“那時候的條件大不现在,但人們苦中作樂,滿腔都是對曲棍球的熱愛。”
莫旗曲棍球隊剛建立那幾年,訓練比賽條件都很艱苦,乃至沒有一塊合格的比賽場地。2002年,訓練場草皮年久殘破,無奈之下,莫旗隻好用隊員“換”草皮,包含孟立志在內的7名隊員被交換到其他球隊。日常訓練,隊員們睡過看台、住過倉庫、買站票去參加集訓……“訓練后能吃上食堂的大鍋飯,是那時的美好時刻。”孟立志記憶猶新。
為了曲棍球的發展,后來成為我國第一位曲棍球國際A級裁判員的尹玉峰四處奔波。中國曲棍球協會主席雷軍回憶,十幾年前,他幾經輾轉來到莫旗,見識了“曲棍球之鄉”的底蘊,為莫旗爭取支撑。
漸漸地,隊員們的成績越來越好,隊裡的條件也日益改进,隊員的積極性愈加高漲。在全國各類比賽中,內蒙古男人曲棍球隊共獲得50多個冠軍。在國際賽場上,中國男曲獲得亞運會亞軍、奧運會第十一名和世界杯第十名等歷史最好成績,每一次都有莫旗運動員的身影。到现在,莫旗為各省隊培養運動員、教練員500多名,其间200多名運動員、30多名教練員入選國家集訓隊。
在2024年男人曲棍球亞洲冠軍杯賽的比賽間歇,7名海外裁判員來到莫旗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指導曲棍球專業的學生訓練。
“获益匪淺!”在一旁全程觀看指導的副校長於愛軍慨叹,“他們是專業人士,跟我們日常的訓練思路不一样,特別注重在培養團隊意識的前提下發揮個人特長。”
一場訓練賽下來,曲棍球專業初二學生敖漢澤汗流浃背。得知專家們夸贊他的表現,少年既羞澀又興奮。“國際大賽在‘家門口’舉辦,讓我愈加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已經進行了4年專業訓練的敖漢澤說,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專業運動員,“我們有這麼好的訓練場,條件比過去好得多,我會加倍努力。”
2015年,莫旗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了曲棍球專業,现在已為專業隊輸送了多批運動員。本年,學校又同其他高等院校開展聯合辦學,接收曲棍球專科學歷特長生,讓運動員邊打球邊承受專科學歷教育,打通了曲棍球運動員的升學通道。
“推進體教交融,有助於培養后備人才。”鄂文舉說,經過多年實踐發現,球員要想打破技術瓶頸,要從进步文明素質下手。
现在,莫旗40所中小學校悉数開設了曲棍球課程,其间39所學校組建了校級曲棍球隊,還建立了全旗級別的U10、U12、U15曲棍球半專業精英班。“凭借莫旗濃厚的曲棍球氛圍,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建立了一整套培養培訓體系。優秀隊員有機會直接承受專業隊選拔,為曲棍球運動健康有序發展供给了保证。”莫旗教體局局長劉金柱說。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